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语文教案 >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> 正文
2019-05-29 17:45:45 下载试卷 标签: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
【课后反思】
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、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,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。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,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,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。最后直接说明了“有时,人们受到种种局限,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,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”这样一个哲理。
教学中,我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,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,了解暴风雨来之前、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;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“景”和“情”有机地结合起来,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,从而感受不同的美,体会“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”;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,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,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。
为了突破重难点,我先让学生默读1-6自然段,感受暴风雨来之前、之时的特点,用笔画出景物名称进行反馈:闪电、雷声、狂风、烟囱、大雨、雨水、雨声。学生再仔细品读有这些景物的句子,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,再个性交流:“划破、沉闷、使人恐惧”写出了暴风雨之前气氛的沉闷和恐怖;“一道、一声、接着”说明暴风雨来得急;“瓢泼大雨”说明雨下得大;“撕开、倾注”说明雨下得猛;“宛如天神”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。“咆哮、猛地摔”写出了暴风雨的猛烈狂暴,侧面写烟囱,并把它当做人来写,衬托出暴风雨的猛烈狂暴。“敲打、冲击”写出暴风雨的猛烈狂暴。从“激动人心的乐章”这一比喻体会到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。从“悄悄地爬进来、缓缓的蠕动、弯弯曲曲的足迹”生动地描写了雨水流过天窗的美妙情景,叠词的运用很好地表现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。“催眠曲、抚慰”形象写出暴风雨由强变弱时的情景,更表现出作者心理的一种愉悦感受。
在7-10自然段的品句悟美,入境悟情中让学生默读,画出作者观后的感叹,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情感。接下来设问:这感叹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?想象画面。学生交流: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、碧空、朝阳、小鸟、花草、露珠绚丽多姿的美。而暴风雨来之前,之时的闪电、霹雳、狂风、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。因此作者感叹--昨晚,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,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。有时,人们受到种种局限,只看到物体的一方面,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。感悟哲理的时候,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,说说“毁灭”表现什么?而“绚丽”又表现什么?结合暴风雨的猛烈说“毁灭”,结合暴风雨后的美丽说“绚丽”,感悟到哲理:看一种事物,不能受到种种局限,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,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。我们无论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,都应该全面,不能以偏概全。
教学过程中,前面的景色及景色描写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比较容易理解,但通过雨前雨后景色的对比悟出其中的哲理比较难理解。学生们的感悟不够深刻不够全面,主要是引导不到位,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点。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奥数网微信
ID:aoshu_2003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中考网微信
ID:zhongkao_com